《陈涉世家》曾说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这句话意指:即使是王侯将相,也未必是天生注定的高贵血统。封侯拜相的机会,并不是皇族和贵族专有的特权。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曾有无数农民领袖揭竿而起,他们的名字或许鲜为人知,但能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,却是寥寥无几。今天,我们要讲的这位历史人物,便是那个褒贬不一,却深深刻画在中国历史中的农民起义领袖——李自成。 李自成,这位明朝末年曾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,曾一度攻克北京,推翻了腐败的明朝政权,距离登基称帝仅仅一步之遥。若是他能够成功,也许大顺政权将代替大清,历史的进程将大不相同,近代史的屈辱可能永远不会发生。然而,命运似乎与李自成开了个巨大的玩笑——在他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时,他却因过于听信谗言,处置掉了他最信任的军师李岩,最终错失了那本应属于他的辉煌。 在那个阶级矛盾极为尖锐的明朝末年,李自成怀抱壮志,于1629年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,历经无数战斗,转战各地。起初,他跟随王左挂和张存孟两位领袖参与战斗,但都未能取得什么成果。直到1633年,他投奔了自己的舅父高迎祥,才逐渐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经过数年的征战,李自成以其卓越的冲锋陷阵之能,获得了“李闯王”的称号,带领自己的队伍南征北战。然而,由于没有经验丰富的军师指导,他的改革之路一直未能实现。
展开剩余54%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