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陕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8.0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.5%。
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,陕西交出了一份结构优化特征鲜明的答卷:第二产业以6.4%的增速领跑三次产业。
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9.2%的高增长与消费市场6.9%的稳健复苏形成双轮驱动,装备制造、绿色消费、外贸新势力等新质生产力指标全面飘红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陕西省统计局党组成员、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表示,总的来看,上半年在政策叠加、品类拓展、服务优化等一系列“组合拳”的带动下,全省提振消费取得积极成效。
工业升级深化:从能源依赖到制造强省的质变突破
陕西工业体系正经历历史性重构。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9.2%的增速背后,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质效提升。
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以13.9%的增速领跑全工业门类,成为工业增长的强劲引擎。
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井喷式增长45.4%,光伏装备、特高压设备的产能释放推动太阳能电池产量大增44.8%;汽车制造业增长27.9%带动汽车总产量提升25.2%,新能源汽车30.3%的产量增速印证绿色转型成效。
展开剩余74%装备制造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持续提高,标志着陕西正从传统能源基地向先进制造高地加速转型。
此外,作为能源大省,陕西上半年经济表现出能源与非能工业双轨并进的鲜明特征。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5%,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11.5%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.5%,展现能源压舱石作用。
而非能源工业10.5%的增速更显可贵:在发动机产量增长27.2%、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稳步提升等数据背后,是陕西制造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完整性的系统性提升。
在新旧动能转换效率优化的背景下,陕西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速高达19.8%,制造业投资(26.3%)与工业技改投资(22.4%)的“双高增长”,凸显企业通过设备更新推动效能革命的战略选择。
胡清升表示,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,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,持续推进现代能源、先进制造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,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量增质优、行稳致远。
消费市场进阶:政策红利催生内生增长新逻辑
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9.82亿元、同比增长6.9%的数据背后,是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的关键跨越。
政策撬动结构性变革。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显效形成三大增长极:通讯器材类零售额激增78.2%,反映5G换机潮与智能终端普及;新能源汽车增长36.3%,印证绿色出行理念深化;节能家电领涨家用电器板块,1、2级能效产品零售额增长47.6%,政策精准引导绿色消费取向。
线上线下融合进入新阶段: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23.6%,增速超线下渠道14.3个百分点,占社零比重达23.6%。农产品电商、工业品定制等新业态扩容,推动乡村消费增速达5.6%,城乡消费差距持续收窄。
消费层级梯次升级。基本生活类消费保持14.6%的稳定增长同时,升级类消费表现亮眼:文化办公用品、体育娱乐用品等品类增速超15%,服务消费占比稳步提升,品质化、体验式消费成为复苏新路径。
胡清升表示,今年以来,陕西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深入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,凝心聚力打好提振消费硬仗,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。上半年,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.9个百分点,达到2023年一季度以来最好水平。
新质动能蓄力:经济生态系统重构进行时
陕西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正经历深刻变革,新兴动能培育进入收获期:投资结构历史性转变。
数据表明,固定资产投资5.6%的增速中隐含重大结构调整: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.1%、第二产业增长19.2%,而第三产业下降1.2%。
对此,胡清升指出,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,重点领域增长加快,投资信心不断增强。下阶段,要继续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专项债等政策工具,进一步加快“两重”建设和“两新”政策落实,全力扩大有效投资,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同时,陕西外贸新势力加速崛起。全省进出口总额2445.14亿元、同比增长7.5%的背后,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激增37.8%构筑新增长极。尤其电动汽车出口实现110%的跨越式增长,太阳能电池、锂电池等配套产品同步放量。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40.3%,机电产品出口占比85.9%,高附加值产品主导的贸易结构逐步形成。
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。现代服务业中科研技术服务营收增长12.8%,其中研发试验发展增速高达46.9%。技术市场交易额、专利授权量等先导指标持续走高,科技创新对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渗透率显著提升。
胡清升表示,下阶段,要进一步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,抢抓各类消费热点,积极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,增加优质消费供给,全面释放消费潜力、扩大内需。
发布于:北京市恒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